5月20日,记者从“美丽云南建设”2025年系列新闻发布会——保山、楚雄、红河、文山专场发布会获悉,近年来,楚雄彝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实践不断“开花结果”,全州累计荣获生态文明示范创建“国字号”品牌4个、“省级”品牌4个,持续位列云南省“双第一”。
发布会现场
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。劣Ⅴ类地表水断面全部“清零”,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。2024年,楚雄州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9.6%,州府所在地楚雄市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100%,位居全省前列;41个国控省控地表水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95.1%,2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;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100%。
青山嘴水库。资料图
生态安全屏障不断筑牢。严守主体功能区划和国土空间规划,严格落实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构建“两屏两带四廊多点”的生态安全格局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,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模式成为全省标杆。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绿孔雀、西黑冠长臂猿、林麝(shè)、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种群、数量稳步增长,西黑冠长臂猿数量有270只左右,绿孔雀数量有430只左右、占全国总数的50%以上,持续擦亮“中国绿孔雀之乡”品牌。
绿孔雀。资料图
城乡人居环境更加优美。全州13座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A标准,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%。截至2024年底,全州92个乡(镇)集镇、12461个村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100%;88个乡(镇)集镇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覆盖率达95.65%。完成944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(管控),行政村治理率达87.49%,位居全省第一位。“五个五”的农村污水治理“牟定模式”和元谋县“三水三网共治”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。2025年以来,楚雄州以整州推进为主路径,全域治理(管控)为总目标,印发了《楚雄州农村生活污水整州推进全域治理(管控)工作方案》,谋划了未来三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蓝图,力争实现行政村、自然村、农户三个100%全覆盖。
紫溪彝村。资料图
绿色发展底色更加亮丽。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,逐绿向新,培育壮大绿色产业。全州新能源建设项目装机容量达1305万千瓦,位居全省前列。全省首家楚雄州碳汇研究院成立,完成全国首单光伏碳足迹交易,实现全省首笔林业碳汇交易,发售全州首批绿色电力证书,为全国全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提供了有益探索。全州能耗强度持续下降,单位GDP能耗、用水量、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,绿色、低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。
(来源:云南网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