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发生还接管道将山泉引到村里
前面一个8岁的小孩引路,身材瘦削的杨发生背着一袋水泥,牵着骡子,一步步地往山上走去。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,昔日的荒山上建起了6个蓄水池、4间毛坯房,百亩果园四季飘香,还供出了两个大学生。而这一切都是杨发生在失明后的35年里靠着自己一锄头一锄头开垦出来的。
失明后他垦荒种树35年
杨发生家住楚雄州元谋县羊街镇太平村,记者见到他时,他穿着雨靴、拄着拐棍,步履轻盈地爬坡去山上的果园,把跟在他后面的一行人远远甩在身后。
1978年,当了8年小学老师的杨发生查出患有白内障,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,手术失败导致他永久失明。失明后的杨发生丢了工作,情绪悲观,曾想过自杀。偶然间,他在广播里听到一名患有小儿麻痹的残疾人种树的故事,深受鼓舞,心想:“人家不能走路都可以种树,我有手有脚为什么不能?”
从那以后,杨发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院子后的山上,先是花了一万多元挖蓄水池,接管道把山里的泉水引到荒山上,又用了3年时间逐步垦荒种树,此后一种就是35年。
今年又种下1000棵核桃苗
“我不会种庄稼,只能守着这座山了,我家的农活都是老伴干。”杨发生笑着说。35年间,他一锄头一锄头开垦出100多亩荒地。果园里种植着桃、梨、苹果、李子。果树还在生长期的时候,他就种苞谷、核桃“以短养长”,昔日光秃秃的荒山一点点变绿,收益也越来越好。
“这是我种的冬梨,旁边还有新种的冬桃苗,后年能挂果。”杨发生边走边如数家珍地介绍自己果园里的“宝贝”,每一棵树的位置,生长情况,他都了如指掌。问他是如何做到的,他说,“这是盲人的天分,我耳朵好使,记性也好,天天上山,走多少步到哪里心里很清楚。”
靠着这座果山,他养活了一家6口人,还供出了两个大学生。如今杨发生的4个孩子均成家立业,他说,只要身体允许,我要一直干下去。
据了解,杨发生种树引来的山泉水,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问题,而每年他只向每户收取36元的维护费,这样近乎无偿的服务一直持续了30多年。今年他又种下了1000多棵核桃苗和20亩松树,对此他说:“树能保护水土,我们家在这里生活了六代人,要为子孙后代积福。”(来源:春城晚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