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诈案件警情通报
为有效预防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,提升群众反诈意识,楚雄警方整理了近期高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,持续通报电诈警情,请大家及时关注,做好反诈防范。
典型案例介绍
案例1 冒充公检法及政府机关类诈骗
2025年7月8日,一自称中学老师的人通过某团联系秦某,对方称需35只烤鸭并要求添加QQ,对方通过QQ要求秦某帮忙订购60箱澳洲和牛,并提供卖家QQ号。随后对方发送5万元转账截图(称两小时到账),要求秦某垫付货款。秦某联系卖家后支付2万元定金。之后对方又称需再订100盒和牛,秦某因无力垫付拒绝,随后联系不上对方,发现被骗,共计损失2万元。
案例2 刷单返利类诈骗
2025年7月9日,李某在浏览网页时点击了一个弹窗广告,下载注册了某卖药APP,向客服购买性药并提交地址。次日询问发货进度时,客服将其转接至"专属客服",以需开通3个发货渠道为由,诱导李某通过微信转账刷单。随后对方以操作失误、账户冻结需解冻等理由,多次要求李某转账补单。李某按指示操作后仍无法提现,最终发现被骗,累计损失11万元。
案例3 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
2025年7月9日,阳某在家中通过“某带陪玩”APP接到一个代练游戏的订单,便添加对方QQ,对方要求在闲鱼上交易,阳某便在闲鱼上架商品链接,上架后对方发来二维码让阳某扫码,扫描后跳转到闲鱼客服聊天界面,客服以“缴纳保证金”为由让阳某向指定账户转账,第一次转账后客服以“操作失误,资金被冻结需要解冻”为由引导阳某继续转账,阳某继续向对方转账后客服仍让其继续转账,阳某才意识到被骗,共计被骗5000元。面对不断花样翻新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段,请广大群众坚决牢记“三不一多”原则,即: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。同时,深刻认识出租、出借、出售银行卡和手机卡的严重危害和法律后果,进一步提高防范意识,切莫贪图小利,直接或变相参与涉“两卡”违法犯罪活动。
(来源:楚雄警方) |